此病不分年龄,各年龄段的人均可感染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心脏心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通常,感染性心内膜炎始于血流感染。微生物随血液流向心脏,在心脏内定殖,引起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症状。
近日,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已陆续收治五六名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这些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虽然都有发烧病史,但遭遇的情况却截然不同。有的甚至经历了一场生死竞赛。
一名20岁正值青春期的女孩,5个月前出现反复咳嗽、咳痰的症状。到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 1个月前,她反复发烧,最高体温40℃。入院前5天,她的头痛反复发作。吃药并不能改善病情。到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急诊就诊时,CT扫描显示头部蛛网膜下腔出血。心脏超声显示左心房内大量赘生物,二尖瓣腱索断裂,二尖瓣严重关闭不全。积极抗感染治疗后,仍出现发热,二尖瓣关闭不全加重,不得不再次接受亚急诊手术。该手术通过内窥镜进行,切除被细菌侵蚀的瓣膜以及心脏中细菌菌落形成的生长物。手术很顺利,但术后仍需给予患者充分、长期的抗生素治疗。
CT显示患者头部蛛网膜下腔出血
另一人是一名54岁的男子。他发烧并被诊断出患有心脏瓣膜问题。经当地医院转诊,转至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救治。检查发现,患者主动脉瓣严重狭窄,并伴有严重反流。入院后,他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听诊也有杂音。他被认为患有急性心力衰竭,如果不进行手术就会危及生命。医生对他进行了紧急手术,期间发现细菌严重侵蚀了他的心脏。进行手术去除脓肿和钙化并更换瓣膜。
这种病有一个共同点——发烧
张晓申说,心脏感染是一种严重的感染,后果可能非常严重,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很多人的生活习惯改变,运动时间减少,导致亚健康状态越来越普遍。免疫力差会增加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风险。 “除了人数增加的趋势外,年龄结构也有年轻化的趋势。”张晓申介绍,IT行业有一位非常年轻的小伙子,身体很瘦,经常没日没夜地工作。结果,结果开始我持续发烧,去医院检查,诊断出感染性心内膜炎。
“疾病是不因人而异的,无论是健康的青壮年,还是体弱多病的老年人,都有机会感染心内膜炎。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警惕,对这种疾病有一定的了解。是预防和战胜疫情的重要前提。”对于这种疾病,张小申提出了以下两个重要提示:
1.有一个共同点——发烧!
张小申说,这些病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发烧!而且,绝大多数患者还会反复发烧。当许多患者回想起自己的患病经历时,他们的发烧时有时无。他们在看医生或吃药当天感觉好一些,但退烧几天后又复发。如果类似症状反复出现,很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2、这两类人不可掉以轻心。
张晓申表示,感染性心内膜炎如果早期得到适当的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有效预防并发症。但事实上,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不低。这是为什么呢?
“最重要的是,很多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在疾病的早期并没有及时就医。很多患者甚至没有到正规医院就医,直到“他们生活不能自理,或者出现严重并发症,这严重增加了治疗难度,降低了治疗效果。”张晓申说,有两类人需要特别关注:
第一类人是免疫力差的年轻人。一些年轻人“透支”身体,仗着年轻而忽视健康,很容易给细菌可乘之机。 “尤其是那些年轻时就出现不明原因的脑梗塞的患者。比如20多岁的人很少有脑梗塞。如果你20多岁,突然发生脑血管意外,你必须考虑是否是因为导致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血栓脱落。”张小申说。
第二类人是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其中许多人出于各种原因选择保守治疗。他们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几率比正常人高数倍。
如果不及时治疗,后果会很严重
张晓申表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其实属于高危人群。 “如果不及时治疗,瓣膜植被脱落很容易导致中风。很多患者容易发生全身栓塞,有的患者直接患上脑栓塞。此外,瓣膜关闭不全还会导致“可能导致急性心力衰竭”。他表示,在治疗上,原本倾向于先抗感染,然后再考虑手术治疗。但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发现,如果赘生物过大,单一药物的抗感染作用有限,必须清除。病变。 “所以,现在一旦发现感染性心内膜炎,除了少数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继续观察外,建议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尽快进行手术。”
张晓申提醒,一旦出现慢性、反复发作的不明原因发热,并伴有一些心力衰竭的症状,如心跳快、呼吸急促等,就要特别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专家提示:三点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张晓申表示,做好以下三件事可以有效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1、拒绝“透支”身体。熬夜、过度疲劳会不断削弱身体的免疫力。建议生活中劳逸结合,适当锻炼身体。
2.尽早治疗原发病。在门诊,我们遇到了很多有明显不适、明确心脏病的患者,因担心而拒绝手术。最终,不仅不适逐渐加重,还患上了感染性心内膜炎,风险更大。真是得不偿失。
3、如果出现反复发热,应尽快到正规三级医院就诊,尽快排除感染性心内膜炎。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张庆梅通讯员张灿成王雪
广州日报全媒体摄影记者张庆梅通讯员张灿成王雪
吴万红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健康科普大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hkingdee.net/html/tiyuwenda/13166.html